2009/01/18 中國時報
虱目魚凍斃誰之過
杜宇
前不久台灣氣溫冷颼颼,許多養殖魚類因耐不住低溫而凍斃,寒害所帶來的農漁業傷害又再添多樁,可以預期的是農政機關最後還是會補貼。
當然,對於受災農漁民,補償部分損失本無可厚非,但是要問的是像這樣的案例幾乎年年發生,卻看不到政府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有些作物或養殖魚種本來就屬於熱帶種類如虱目魚,本來就極不耐低溫,業者寧願違反自然法則硬要在冬天養殖,無非心存僥倖,而不思如何透過養殖季節調整,來降低天然災害的風險。雖然政府會適時透過媒體提醒農漁民朋友寒流來襲,應提早防範,但是以目前傳統的養殖技術,緊急應變的技能與效果有限,政府採取補貼方式是否助長部分養殖戶投機心態值得檢討。
要避免重蹈覆轍,政府須多管齊下,首先對運用傳統技術尚無法克服氣候變化的作物與經營型態,應該鼓勵業者順天應人,採用與生態維持和諧的生產方式並推動農漁產品保險制度讓農漁民與承保機構承擔大部分風險責任(而非依賴政府補貼),引導農漁民做理性生產,主動降低經營風險。為因應未來極端氣候對農漁業帶來重大影響,生物科技與綠能科技的研發與運用,已是勢在必行。過去政府曾針對虱目魚不耐寒問題補助學者專家從事抗凍基因研究,希望能培養出抗寒的虱目魚品種,初期研究報告結果均相當樂觀,但是一、二十年的時間過去,卻遲遲未見具體成果,虱目魚凍斃的問題依舊,凸顯出政府對研究計畫的評估與管考其實大有問題,許多計畫往往言過其實。
政府每年舉辦的農漁業生技成果展,雖然辦的風風光光,但是真正能商品化,能經產學合作成功提升農業競爭力的案例相當有限,創造的商機與政府投入的研發經費遠不成比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政府推動農漁業生物技術的心態與做法必須大幅檢討修正,要以務實的方式,優先解決農漁業當前所急需解決困境。
目前先進國家正積極透過綠能科技的運用來因應全球暖化,嘗試擺脫農漁業看天吃飯宿命。水產養殖方面,改以再生能源系統,帶動室內池子水車、鼓風機、保溫等運作,來節約用電,並利用工廠化模式,集中處理魚池產生的廢水後循環利用,大幅提高產量,增加產業競爭力,還可擺脫用水及土地資源的制約,降低天然災害對養殖漁業的影響;在農業方面則透過太陽能溫室栽培系統來降低生產風險,減少水土資源與能源消耗,調節生產季節,讓農業生產更具競爭力。台灣應該積極迎頭趕上。
隨著環保意識與全球暖化共識,全球消費者開始省思平日所購買食物的來源及其與生態環境的和諧性。台灣過去傲人養殖成就與山坡地農業,所付出的代價卻是極高的社會成本,未來農漁業要永續發展,就必須先學會「敬天」,在尊重自然法則下,追求最適的生產效率,讓虱目魚能快樂的在台灣生長。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漁業.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漁業. Show all posts
18 January 2009
19 December 2008
三浬拖釣魚網公聽會
今天去了那個公聽會
至少第一次見識到什麼是公聽會
現場的漁民其實很多 超多 還有包遊覽車來的 野都有發言
另外也有地方政府代表,漁會,其他休閒產業代表
官方則是學者,漁業署和立法委員
雖然是公聽會
不過很異常的 兩點開始到四點結束
真的就是大家 純講
然後就結束
野沒有討論,辯論,針鋒相對之類的
只有主席也是署長最後暗批了幾句(補了幾槍!說什麼開放之後,你願意讓外縣市的來捕魚嗎?)
會後比較有建設性的建議(大部分是漁民和漁會提的) 是不是分區,分期,分網目(或是地方自治)的方式開放或是繼續禁止三浬捕魚,而且宜蘭,東部和西部,還有澎湖地理狀況本來就差很多。
另外有好玩的 是有一位漁民發言 說各位學者 立委... ...的助理大家好(因為立委講完話舊都走光 只剩助理)這位漁民真是誠實
另外我野不懂,為什麼專家和漁民會是對立的狀況
專家只是幫官方說話(實際上也是,因為官方ㄉ政策不就是這些專家定的嗎)
難道沒有幫漁民說話的大學科系專家?
一位漁業科系專家說
因為魚沒有選票,不能選馬總統,所以只有漁業專家可以幫魚說話(他覺得漁業專家是最了解魚的人)!
這是什麼奇怪的邏輯
另外漁民也當場想考這一些專家知不知道某種魚的產卵季節?
漁民也對海巡署的執法提出不滿,聲稱每次被罰就是六萬元或是被送法院
他們強調
海洋就是他們的田,他們的資產
在自己的田上面捕魚,卻被驅逐,被罰錢,
他們覺得自己辛苦的捕魚養家卻被當作是強盜 和小偷十分的不滿
這一點和野草莓還有最近很多運動的訴求倒是依樣
執法者行政濫權,濫用警察或是軍方的力量
而執法者到底有沒有守法 也是值得在討論的
最後建議政府漁業署固然要保障魚(海洋資源)的權利,但是同時也要保障漁民的權益,就像農委會保護農作物也保護農民是一樣的。不應該濫用行政資源或是海巡署的力量來獵殺漁民
另外對丁守中立委講的休閒漁業
真的覺得很寒心
台灣的休閒農業都註定失敗, 休閒農也只會讓農村地景和深層農村文化,傳統農耕方式,等許許多多深層的東西消失,只留下表層應付觀光客的那一部份
更多的農民只好到都市工作然後失業
現在丁某居然還提休閒漁業
真是很可怕
台灣國內的漁業目前看起來算是很不錯的自給自足狀態(至少台灣大家現在都還有便宜又新鮮的魚吃,你到英國就知道,沒新鮮好魚吃又貴,最後搞得大家不吃魚)
雖然漁民和從事漁業的人數應該是持續減少
漁村人口也朝都會區發展
但倒不至於整個漁業消失
引入休閒漁業,只會讓都會的資本家(有錢買觀光船2000萬/艘)夾資金和跨國觀光集團進入漁村
只會讓大部分的漁民失業或是變成雇工
漁民失去捕魚 這個文化和 生計的方法之後
只會導致更多的漁民家庭生之不平衡
然後被迫只好到都會區工作
然後也只會造成更多的失業人口
更糟糕的是原本的漁村文化和漁村地景
卻可以一夕之間消失
Subscribe to:
Posts (Atom)